中國水利網站10月18日訊(特約記者 趙曉晨)陜西省留壩縣武關驛鎮(zhèn)松樹壩村創(chuàng)新農村飲水工程建后運行管理,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服務隊+用水戶”的工程管護新模式,有力保障了全村群眾日常的生活生產用水。
松樹壩村自然條件較差,群眾居住分散。2009年以來,全村先后投資57萬元,建成3個供水片區(qū),有效保障了156戶473人的飲水安全。為切實管好用好供水工程,去年8月,在村黨支部的統(tǒng)一領導下,成立了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社,下設自來水管護服務隊,專門負責工程的管護維修和水費收繳等,較好地解決了農村供水工程建后運行管理難題。
在具體工作中,松樹壩村統(tǒng)一購置管材、水表和消毒設備等,集中免費安裝,規(guī)范服務管護。從水源地到水表間的管網較大維修、因災造成的重大水毀搶修費用,均由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社承擔;管網的一般性損壞、堵漏和零件更換等小額費用,全部由自來水管護服務隊承擔;群眾庭院內的管道材料和所需設施費用,由用水戶按照成本價自行承擔。同時,通過組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核定水價執(zhí)行標準為1元/噸,并將水費的20%交由村級扶貧互助合作社管理,其余用于支付人員工資和材料配件費用,做到水量、水費和支出“三公開”,虛心接受全體村民的廣泛監(jiān)督,初步建立起了“以水養(yǎng)水”的良性運行機制。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7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