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網站訊 (通訊員 劉浩)隨著引黃補源生態(tài)治理工程的不斷進展, 座落在黃河岸邊,卻是河南省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qū)之一的溫縣,在母親河的滋潤下,地下水位逐年上升,地面水源充沛,灌溉成本大幅度下降,農民群眾交口稱贊。
2006年10月18日,投巨資興建的溫縣引黃補源生態(tài)治理工程正式投入生產運行,久違的母親河緩緩流入縣城。溫縣是河南省嚴重干旱缺水地區(qū)和重點風沙治理區(qū)之一,由于水資源短缺,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長期超采地下水,形成了河南省最嚴重的“青風嶺地下水漏斗區(qū)”。近年來,該縣采取一系列引黃補給地下水源措施,造福百姓。
溫縣引黃補源工程從溫縣黃河大玉蘭控導工程建閘引水,黃河水通過干渠向北越過沉沙池后偏向西北,行程9.9公里,開始進入城區(qū),進入由西渠、北渠、東渠和南渠構成的長約20公里環(huán)城水系。借助29公里干渠和11條灌溉支渠,年引用1.3億黃河水,可對溫縣186平方公里進行補源,23萬畝農田可得以灌溉,年補充地下水0.7億立方米。
來源: 中國水利網站 2011年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