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元旦佳節(jié)之際,我和楊峰再次來到黃河包頭水文站。站長王瑞君一大早就在安排一天的工作:先是提醒大家注意冰上測流的安全事項,然后帶領(lǐng)職工探明結(jié)冰厚度,打冰孔、量冰厚、測水深;接著是下流速儀,精測法實測新年的第一份流量。300多米寬的冰面,布測了28條測深、測速垂線,實測50多點垂線流速。這次測量要在寒風(fēng)里堅守3個多小時。

張瑞峰在打冰孔

張瑞鋒在測量水深、丈量冰厚

孟宇華在用流速儀測流
冰上測流第一道工序是打冰孔。張瑞峰一大早就先于他人來到厚厚的冰上,開始打測流冰孔。300余米的河道,要布設(shè)30多個冰孔,當(dāng)下的冰厚在0.3—0.7米之間,冰孔直徑大于0.5米,流速儀才能夠放入冰下的河水中測量流速。只見十多斤重的鋼冰镩,在張瑞峰的手里上下?lián)]動,冰面上濺起些許冰茬,一下、二下、三下………在數(shù)到第44下的時候,河水涌了出來,一個直徑半米的冰孔基本成型。他放下手中的冰镩,拿起鐵鍬,把孔中的冰塊撈出,每次都會帶出水,落到冰面上,不大一會便結(jié)成了冰。
張瑞峰個子不高,身材敦實,每打成一個冰孔都要稍作休息,顯得費勁。終于,在打完最后一個冰孔后,他坐到了岸邊作片刻的休息。此時,筆者驚異地發(fā)現(xiàn),由于打孔時,河水不時地濺出來,小張的棉鞋上已經(jīng)結(jié)上了薄薄的一層冰,而他額上的汗水竟順著臉頰流了下來……
從早上9點開始,到11點58分結(jié)束,歷時近3個小時,一份實測流量產(chǎn)生了:黃河內(nèi)蒙古包頭水文斷面,黃河水位1003.69米,測得最大水深9米,最大冰厚0.6米。測得流量497立方米每秒。
測獲一份流量,要打28個冰孔,1個冰孔要打40—60下,這樣算來,,28個冰孔就是1200到1700多下。
這就是一份全新的水文數(shù)據(jù)的誕生過程,這就是水文人新年的一天。
來源:中國水利網(wǎng)站 2014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