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3年至今15次大洪水記錄

實測最大卵石推移質

施測沙質推移質

六十年代人力木船取水樣 (資料圖片)
□ 本站通訊員 周明 張偉革 張巨濤 徐斌 張建紅 孫泉
5月27日,基層水文長江行拍攝組從重慶到達宜昌。5月28日,拍攝組對長江委水文三峽局宜昌水文站進行了拍攝和采訪。
宜昌水文站位于長江干流上中游分界點、葛洲壩下游的宜昌市中心城區(qū)濱江公園內(nèi),屬國家一類基本水文站、國家重點控制站。在站期間,該站“顯赫”的歷史,給拍攝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建站年代久遠。宜昌水文站的前身是宜昌水位站,由宜昌海關于1877年4月設立海關水尺開展觀測,1946年3月改為水文站,至今已有138年的歷史。二是典型歷史資料比較完整。宜昌水文站外墻壁上刻有1153年至今15次大洪水的記錄(1954年前記錄為洪水調(diào)查),這些記錄是水文前輩辛勤勞動的成果,其中,1870年的洪水位,為三峽工程大壩設計的參考洪水位。三是服務于重要水利工程建設。宜昌水文站的基本水文資料,為長江防洪和葛洲壩、三峽工程等水利工程的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來源:中國水利網(wǎng)站 2015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