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網站9月19日訊(通訊員 陳志強)受臺風“莫蘭蒂”影響,9月16日上海浦東新區(qū)出現罕見大暴雨,三門閘、大治河東水閘等7個雨量站累計雨量160至197毫米,臨港、書院等地超過200毫米,雨量最大的老港地區(qū)達393毫米。緊急情況下,新區(qū)水閘管理署除了調度16座區(qū)級水閘和臨港地區(qū)滴水湖、蘆潮引河水閘投入緊急排澇外,新建成的蘆潮港水閘打開閘門進行排澇。這是蘆潮港新水閘首次投入排澇試運行。
位于浦東新區(qū)東南端長江口與杭州灣交匯處的蘆潮港水閘外移建設工程將于年底全面建成。新閘三孔閘門從14米增寬至36米,排澇能力從每秒161立方米提升至445立方米,這是上海地區(qū)首座圓弧形水閘。目前,閘首、消力池、翼墻等主體結構工程和閘門、啟閉機安裝等都已完成,水文測亭、水閘管理房裝修等輔助工程正抓緊實施。
新水閘采用了雙道弧門設計方案,這是一種圓弧形的擋水門葉裝置,具有啟閉方便、運行可靠、不影響水流等優(yōu)點,能擺脫舊式升降式閘門的高度限制,既美觀又兼具功能性,這在上海水利建設中首次采用。蘆潮港新水閘建成后,將成為一道獨特的水閘景觀。
據悉,老蘆潮港水閘建于1962年,是浦東南部沿海最早的一座防汛排澇擋潮水閘,中孔寬8米,2個邊孔為3米,凈寬14米,排澇流量為161立方米/秒,曾經為浦東南部地區(qū)的水環(huán)境改善和防汛安全保障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經過50多年的運行,水閘主體結構與設備已嚴重老化,已影響到水閘的日常運行安全。根據水閘外港河的淤淺以及兩岸圈圍的狀況,2007年市有關部門決定外移900米重建蘆潮港新水閘。
新水閘為三孔弧形門節(jié)制閘,每孔凈寬12米,凈寬36米,排澇流量提高為445立方米/秒,防御等級為200年一遇高潮位加12級臺風標準。由于采用雙道弧門水閘,三孔閘門有6扇閘門,每扇閘門重24噸。工程內容包括閘下導堤、內外河翼墻、消能防沖設施、內外引河及管理區(qū)附屬設施、水文測亭、海塘達標、橋梁等。該工程于2014年12月10日正式開工,2016年5月15日完成水下結構工程,水閘閘門于5月25日調試結束。蘆潮港新水閘建成后,不僅消除了安全隱患,提高地區(qū)防汛排澇能力,還有利于促進臨港和浦東地區(qū)的經濟社會環(huán)境協調發(fā)展。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16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