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歷城河務局遙墻管理段的技術人員正在進行冰凌觀測。張慶民 攝
中國水利網(wǎng)站2月7日訊 (通訊員 田仁云 張慶民)受持續(xù)低溫影響,近日,黃河下游濟南段出現(xiàn)了2018年第二次流凌現(xiàn)象,流凌密度為10%-50%,淌凌密度還是比較明顯的。
按照上級統(tǒng)一部署,濟南河務局各級加強防凌值班和冰凌觀測,定時對轄區(qū)內(nèi)冰凌分布、淌凌情況、水位情況進行統(tǒng)計上報,做好黃河凌汛安全的第一道關。
一線技術人員如何進行冰凌觀測?嚴寒中,筆者帶著疑問走進濟南歷城河務局遙墻管理段,了解一線冰凌觀測的開展情況,感受觀測員們執(zhí)著的嚴守。
遙墻管理段位于歷城河務局下游,段部所在的堤段是陳孟圈險工21號壩,而21號壩頭正頂沖黃河彎道,從上游來的冰塊一排排涌向壩頭,站在壩頭上能夠直觀感受到大河的氣勢,段上技術人員冰凌觀測就在21號壩上。
“咱們抓緊時間,一定要注意安全。小竇,你做好記錄! 在身穿棉衣,外套橘黃色的救生衣,系好安全繩的觀測員王正杰的再次囑咐下,觀測組一行三人干脆利落地投入到冰凌觀測工作中。
王正杰是遙墻管理段的段長,他們轄區(qū)的黃河大堤共有16公里,每次巡查一個來回就要走32公里路。在陳孟圈險工上,王正杰介紹:“最近氣溫比較低,我們每天都按時進行冰凌觀測,準確記錄每組數(shù)據(jù),確保低溫特殊時期的凌情訊息暢通,為上級決策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jù)!
寒風迎面吹來,臉上像被灼燒一樣的疼,頭發(fā)和眉毛上都凝結了一層霜花,觀測員們的身影成為母親河畔亮麗的景色。
從聊天中得知,觀測組中負責測量的王振東是一名河道修防工,軍人出身的王振東雖然話語不多,但是從行動中投出一股對工作的認真和干練!巴跽駯|屬于鉆研型職工,善于學習傳統(tǒng)治黃技術,任何防汛技術他都要弄懂、弄透。”王正杰介紹說,在去年全國修防工技能大賽推薦賽上,王振東位列山東黃河前十名,技術表現(xiàn)突出。
“這個是測距儀,可以測量河道寬度!蓖跽駯|一邊測距,一邊對剛參加工作的小伙子竇仲毅解釋。竇仲毅是去年畢業(yè)于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水利工程專業(yè)的研究生,也是第一年參加冰凌觀測工作,表現(xiàn)得一絲不茍,唯恐遺漏什么重要信息。
“黃河防凌責任重于泰山。冬天天冷,大家在河邊觀測雖然辛苦,但是能掌握水情、凌情、工情變化,就感覺到踏實放心!蓖跽芨嬖V筆者。王正杰在遙墻這個基層管理段長位置上已經(jīng)干了10年,無論管理經(jīng)驗,還是防汛搶險、工程施工經(jīng)驗十分豐富,平日里工作總是身先士卒、考慮周到,段上的職工們都說,“有王段長在,干活踏實”。
測量岸冰厚度是個技術活,必須需要三個配合才能完成,一個人在岸上負責用繩索牽引,一人負責到岸邊用冰釬鑿開冰面,觀測厚度、寬度和長度,另外還有一個人負責記錄。筆者看到,三個人配合默契、操作嫻熟,他們已經(jīng)不止一次重復這個動作了。
冬天的黃河畔寒風凜冽,然而母親河并不孤獨,那一個個不畏嚴寒、執(zhí)著堅守的身影勾勒成母親河畔最美的風景,詮釋出了責任的份量。
來源:中國水利網(wǎng)站 2018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