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中說,綜合考慮水利發(fā)展的環(huán)境、趨勢和條件,“十一五”時期水利發(fā)展目標是:
1、健全和完善大江大河綜合防洪減災體系,建立洪水管理制度,確保大江大河、大型和重點中型水庫、大中城市及重要設施的防洪安全,多年平均洪澇災害損失率降低至1.0%以下。
2、解決1億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使農村存在飲水安全問題的人口減少1/3。
3、新增節(jié)水灌溉工程面積1.5億畝,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45提高到0.5。萬元工業(yè)增加值用水量由173立方米降低到120立方米以下。
4、在充分挖潛的基礎上,新增年供水能力400億立方米,水資源保障能力得到提高。
5、水功能區(qū)水質達標率由56%提高到60%,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5%以上。水生態(tài)系統(tǒng)惡化的趨勢得到基本遏制。
6、凈增有效灌溉面積3000萬畝。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例由36%降低至34%。新增農村水電裝機1500萬千瓦,建設400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
7、基本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比較完備的水法規(guī)體系,水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水利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明顯增強。
8、完成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初步建立國家水權制度,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
9、科技對水利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構建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水利信息化綜合體系,初步實現(xiàn)水利信息化。
10、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水利人才隊伍。
下一頁·報告解讀·展望“十一五”:力推十項重點任務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05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