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管涌搶險
□本報通訊員 徐麗
6月21日,澧水右岸,湖南省常德市澧縣澧南垸。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管涌搶險,以“快、準、狠”的處置,成功化解險情,確保了堤防安全。
應急響應 爭分奪秒
6月21日15時左右,澧南垸退出警戒水位,但當地并未停止巡垸查險。18時30分,堤防巡查員發(fā)現一處堤段垸內壓浸平臺腳與農田接合部水下有多個管涌,最大一處有直徑約0.5米的沙環(huán)出露,第一時間報險。
接到報告后,澧縣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帶領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處置險情。
23時,湖南省水利廳工作組及常德市水利局工作人員到達澧南垸出險堤段。在聽取現場技術負責人員介紹搶險方案后,省市縣專家進行會商,決定采取“圍堰蓄水平壓、堰內卵石壓浸”除險方案。
搶險現場,3臺挖機3臺鏟車在修筑進場道路,搶險人員從堤壩旁一列排開至壓浸平臺腳,接力傳輸沙袋,將沙袋放至農田邊,由相關人員疊起圍堰。
6月22日3時,圍堰合龍。同時,外河水位也下降了兩米,險情得到緩解。6時,圍堰基本建設完成,高度約1.5米。15時20分,砂石壓浸平臺全面完成,機器和人員陸續(xù)退場,從險情發(fā)現到處理完畢用時21小時。
科學決策 精準施策
澧南垸堤防坐落在砂卵石雙層地基上,上部為1.5米~5米的粉質黏土,下部為厚度達數十米的砂卵礫石層,高洪水位時,堤內外水位差較大,易形成地下水滲流通道。
參與搶險工作的湖南省洞庭湖水利事務中心二級巡視員向朝暉介紹:“我們工作組多位專家與當地技術人員經過深入分析和討論,建議采用圍堰蓄水平壓方案。通俗地說,就是降低內外水位差,堰內水蓄高一點,壓力就相對減少一點。恰好外河水位也在下降,昨天到現在下降了兩米,內部又增加了一米多,這樣水壓差就小了?!?/p>
此外,搶險當晚,現場專家建議在圍堰的基礎上,在堰內填筑砂石壓浸。通過精準實施該策略,險情得到有效處置。23日上午,省水利廳工作組再次到現場查看,發(fā)現流出來的是清水,周邊未見新的鼓水點,說明險情處置是成功的。
鐵腕除患 確保安全
洞庭湖區(qū)堤防砂石地基占相當大的比重,堤基管涌問題突出。從歷年統(tǒng)計的湖區(qū)堤防險情情況來看,管涌險情數量最多。湖南省洞庭湖水利事務中心高度重視砂石地基處理,采取一系列鐵腕措施消除堤防管涌帶來的潰堤風險。
據介紹,當前,湖南省洞庭湖水利事務中心全力推進洞庭湖綜合治理,加快實施重點垸堤防加固一、二期工程建設,加快謀劃蓄洪垸及一般垸砂基等薄弱堤段治理工程,提升防汛抗洪能力。同時,加強管涌險情搶險技術培訓,汛前組織湖區(qū)各縣市區(qū)進行搶險技術培訓,重點講解堤防管涌、滲水、裂縫、滑坡等不同類型和不同階段險情搶護要點。
“此次澧南垸管涌處理及時,速度快,效率高,方法科學合理精準。針對險情位置采取了果斷措施,力度大,成功將溢出點壓住,真正體現了‘快準狠’的處置原則!”湖南省水利水電科學院副總工程師付仕余說。
來源:中國水利報 2025年6月27日
作者:徐麗
責任編輯:王瑜